新闻中心
书谱社的历史和现状及未来
发布日期:2025-04-05
关于书谱社之历史与现状及未来,容我在此作一汇报,以酬应关心书谱社之诸方仁者。书谱社乃一九七四年由知名爱国侨领、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文化大师、三原于公右任先生弟子永春梁公披云先生携门徒李秉仁及李君之同好吴羊璧创设于香港之文化机构,全称书谱出版社。本拟出版一众传世书刊,却仅举一期刊《书谱》杂志而已,概非关乎人力、财力,乃因缘使然也。
期间,仰仗梁老以其声望及影响力四处筹款,维持日常之运营,终于停刊在一九八九年。虽然存世仅十五个春秋,却高标独立,于全球有不俗影响力。尤其在东南亚,允为顶流。如国内第一本书法杂志,上海《书法》杂志便以香港《书谱》杂志而步后尘。其创刊号问世已是一九七七年,迟书谱凡三载。又过四年,即一九八一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方告成立。又过一年,即香港《书谱》杂志创刊八年之后,一九八二年,《中国书法》杂志问世。从此而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之一众活动莫不盛邀香港《书谱》报道,其他国家和地区尤是,遑论国内省市之专业活动,概以香港《书谱》杂志光临为至荣。上海古籍出版社称,香港《书谱》杂志乃当代书法肇始者。换言之,梁老创立香港书谱出版社之意义和价值,普受认可与尊敬,堪足感佩。

停刊期间,海内外同仁争相邀约,冀望香港书谱落户于斯,如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浙江、江苏、福建,尤其厦门及泉州,包括香港本地大佬等,具皆希望《书谱》杂志持续兴办,梁老却一概婉辞。直至二零零二年,托付门下惠安张培元,责令中兴之。
何方奇异
先生后人均表甚深疑惑,张培元何方奇异?却令荷担此事?培元亦感意外!本人无名无位,无财无势,却凌众望,辱荷恩师错爱?

正是天意弄人,师命难违。二零零五年,培元勉力而行。经请示梁老并获首肯,于复刊前创办“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联袂。其后,连办四届,名冠一时。独开“举巨债办展览”之先风,后以个人书法作品偿债。
南安大德林公顺平先生不忍,出手助缘。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林公亲抵首都,为书谱社驻京办租房设址,且,每月襄赞十万元人民币作为流动资金以资周转。如是,《书谱》杂志复刊号得于二零零八年五月出版。
何用执着
二零零九年春节,林公来电,唯恐在下力有不逮,弄巧成拙。故劝培元无须为难自己,见好就收,尽可拢笔撤办。云,何用执着?几人知心?培元对曰,知否人天皆度外,奈何师命不能违。何况,梁老尚且健在,若能目睹杂志复刊,必定欣感欣慰!故,义不容辞也。
值此,林公坦言,自家企业行将转停矣,担心培元独力难支,如何是好?我说,借我半年时间,最多不过一载,二零零九年后自给自足。
培元谓林公,一切资源具将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书谱社必令大众见证奇迹,以教育为基础,以思想为引领,以艺术为生活,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完美结合,成就崭新生活方式。赖以改变世界,进而实现世界和平,让世界充满爱。
林公完全认同,书谱社乃一面旗帜,承载马公相伯先生及于公右任先生和梁公披云先生三代祖师一脉相承之精神与追求,形成士气,表现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之自许及自敕。本质上乃中华文化之根本核心之所在,即家国天下之情怀也。一言以蔽之,曰民族气节。中华民族之伟大气节,在乎追求世界大同,而非一己之小康,是为古圣先贤共同信仰和理想。唯有此等理想方可感召及团结最广泛之世界各族人民,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
或问,何以实现?窃以为,至为简单,立足基础教育即可,以利文化再造及文明转化。诚非一般性之教育也,乃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教育以人为本,中国式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中国式教育敬天爱民惜物,中国式教育超越自私和自我,中国式教育令人高贵,中国式教育方能解脱及永乐,中国式教育崇尚自然,中国式教育纳百川而容万壑,中国式教育胸怀家国天下、足堪引领世界,中国式教育乃真正之未来的教育,中国式教育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中国式教育并无教育之累赘,无非启迪内明激活自心自性,立足本我,追求无我。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其他教育大都以谋求一己之私为主,教人如何唯利是图,如何勾心斗角,如何弄虚作假,如何损人利己,中国式教育不屑于此道也。
故,丕振中国式教育,方能改变时风和世俗于当下,拯救世界和人类于未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很长,尚未开始,岂敢不做了呢?

人间正道是沧桑。多艰多难寻常事,是也非也任人评说,穷通达变自我调适,再苦再累无非隐忍,百忍成金,千忍成圣,万忍成佛,亿万忍而成仁。仁者爱人,唯人弘道,非道弘人。即使没有人理你,你也得理你自己,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是,自二零零九年下半年始,书谱社致力于自给自足矣。此前,林公每月一次性打十万,后改多次分付,每次或三万或五万。有时会说缓几日后打。可见其艰难!尽管如此,依然初心未改,一路携手共进前行。特别让培元感动者,零九年、一零年,一一年,一二年春节,都会给培元打点过节费,如一万两万。培元深知,此钱非钱,林公大德心意,乃替天行道垂怜施恩者也,旨在范式群伦。
虽然初相识,且非亲亦非故,但如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林公之体贴用心,解危纾困,全然积极主动出自本怀且别无所求的。假如没有林公顺平先生之鼎力支持,何来书谱社之复兴?
书谱杂志复刊后,书谱社影响力越来越大,陆续凝聚一些人,如山东蒋乐志、徐志强、潘梦石、张广才、于新澎、石一品、孙海兴、马德田、伯远、孙建、张秋菊、滦州郝翠玲、太原霍玮、安徽荆蒙、河南朱讲用、柳青凯、吉林徐吉春诸君。书谱社之研究生教育是蒋先生提出的。应家长要求,还兴办了私塾。后来,私塾更名为书谱护国公学。专职教师及工作人员二三十人,外聘兼职者有大几十人众,涵盖马列毛儒释道诸子百家琴棋书画武术中医音乐舞蹈诗词歌赋等诸多领域。求学者来自全国,日常百十来号人常驻,大都免费食宿,每天需用大米常在百斤左右,纯粹一个地地道道的共产主义部落,真实不虚之大同世界。
书谱护国公学弟子有以下几类:一,厌学者;二,抑郁症患者;三,残障人士;四,京城务工人员子女;五,电子游戏沉溺者;六,体制内学校无法融入集体者;七,上过读经班,所学不被家长认可,渴望激活者;八,各类私塾与国际学校转学者;九,中考高考放弃者;十,对自己未来感到迷茫者;十一,被家长过度溺爱、保护者;十二,真正发大心想全体系学习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之人类文明者;十三,想成为真正中国人共建书香门第者;十四,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者;十五,其他慕名而来短期参访之海内外游学者,等等,无一不可成就,允为京师人文大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士可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二零零五年迄今二十载,书谱社没做别的,糜资一个多亿,净做吃力不讨好之事。特别感恩的是,大批优秀人才始终围绕书谱社旗下,是他们的才华能力和坚持与付出及努力,成就了书谱社。若非那些老师、义工和家长之同心同德,何来其后之书谱?他们曾经是一道强光,划破了精致利己主义的天空,照彻人寰。我相信,尽管他们都已经先后离开了书谱,但是,必定能于各自的所在,随缘随喜,利益身边的有缘人,垂范左右。

其次,培元之所特别赞叹者,那么多的孩子在书谱护国公学接受全体系中华文明熏陶多年,人类文明中最优秀之传统文化与伟大的红色文化相结合,在他们纯净的心田种下了圣洁的种子!假以时日,必然盛开出鲜花朵朵,芳香这个世界与未来于绵远。
总之,培元特别幸运,一路见识了各种奇人,经历各种奇事,包括后来被赶出了园子,流落到平谷。
事情是这样的。众所周知,眼看书谱老师和弟子越来越多,培元希望能有大一点的地方,让老师们更好地发挥,关键是孩子们能够成长得更好,同时展示更多中华文化的图腾。接待更多海内外来宾,同时嘉惠当地百姓,此乃首都中华传统文化园!于是,到处物色园子,寻找足以长治久安之所。二十年间,走遍十六区,看过的地方不下三五百个。
二零二一年十月,有家长告知,通顺路边一园子转让中,五十一点八亩,九栋楼房,徽派建筑,园子疏朗,还有人工湖。大家去看了,无不欢喜。故,着老师们争取落实。
其时,该园子为求途文化产业集团在用,租自贝塔公司。贝塔公司租自通州园林局,园林局租自宋庄双埠头村。求途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宿莽,八四年的,一位高大帅气小伙子,中央戏曲学院硕士毕业生,做的是高端之演员培训业务。当时,疫情期间,基本招不到生员,他们坚持了两年后,决定转让或转租出去。
报价甚高,转租为一年五百万,转让为一千五百万,另加每年一百多万租金给贝塔公司(这一百多万即其当前租金),一千五百万转让费乃补偿其建设投入。宿莽自称园子是他建的。实际上不是。
老师们建议选择转让方式,接受转让费一千五百万。宿莽要求另付五十万,即可腾退易地办公。当已支付五十万加七百五十万,贝塔公司主动联系我们,说无意中发现书谱社在使用该园区,深知书谱社乃做实事者,只是担心书谱社被骗,故,从网上搜索书谱社之联系方式就过来。培元才知道,宿莽从一开始就在讹我。
然而,已经实际支付八百万。这笔资金共有三个来源,一是培元及家人借贷来的,二是部分家长以预付学费的方式交上来的,另一部分以培元个人名义向朋友拆借的。进园之后,又投入了几百万修葺和改造,环境果然是不错。

突变与考验
但是,后来,我们被赶出了园子。
由于从入住园子到将园子转让给我们,包括从培元手上骗走八百万,宿莽始终未曾给过贝塔公司一分钱。因为,他探听到贝塔和园林局有约定,该园子贝塔公司只能自用,不可以转租和转让。于是,以此为把柄,不向贝塔付费。即使收到我们给他的八百万之后,中介费也不支付给中介公司,何况给贝塔公司呢。后来,中介公司多次跑到书谱社来找宿莽。真是无奇不有,匪夷所思。
贝塔无奈,前一年就给宿莽及其求途文化产业集团发出清退通知书,终止合同,收回园子。但是,宿莽依旧住在园子,并借园子行骗。所以,后来,贝塔公司就把自己卖给一家房地产公司,该公司可能看上了该园子,就收购了贝塔。再后来,该公司向书谱社施压,要求书谱社支付房租和管理费,否则,就得搬出去,园子他们自己要用。
遗憾的是,我们咨询律师,怎么可以这样?律师告诉我们,园林局和贝塔公司是可以对我们行政的。我们几次报警,警察也都支持他们。后来,没有办法,二零二三年六月四日,我们只好搬了出来。
当时,走投无路,朋友介绍朋友,平谷的陈长雨先生和于满江先生伸出援手,收留了我和我的家人和没有离职的同事,培元带着三十多号余部上山。多亏两位素不相识的先生无偿提供场所,让我们得以生活,安住、休整、反思。
期间,有人建议起诉宿莽及其企业。培元本不愿意,毕竟整个事件都是培元的问题,否则也不至于如此。后来,律师说这是典型的经济诈骗案件,不应该纵容宿莽。培元只好同意。律师说有两种做法,一为民事诉讼,另一为刑事诉讼,走刑事比较快,且简单,最少判其十五年入狱。我说宿莽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不要走刑事,只要把钱追回来就好了。律师说走民事也可以,就是慢。结果,毫无悬念,一审二审我们都胜诉,可是,没有追回钱。因为,资产早已转移。目前,律师在催我们结案。
如是,近两年中,书谱非常艰难。书谱社事业大盘遭受严重摧残,本来一派大好,有如日中天之势。突然间风云变幻,大众几十年心血及付出,成为往事。重要的是,失去运营平台,了无收入却须还债,而且,是在避难流亡之路上还债。不仅银行每月账期要还,家长预交的学费犹须按计划退还,工人工程款也必须给人家。二零二三年,每个月都得还五六十万;二零二四年,每个月要还四十多万。今年稍微好一点,每个月还二三十万。再过两三年,差不多就可以还清了。但是,有人等不及,各种催款不一而足,各种谴责更是让人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这是何等炼狱般之生活体验?任人想象都想象不出之各种殊胜和稀有。培元无时不反思,问题出在哪里?结论是,所有问题都在培元一己之身!一言难尽,便不再饶舌了,浪费大家时间,而且矫情。
总之,非洗心革面不可,痛改前非,彻底收拾自己,止于至善,以崭新面目面对自他。亡羊补牢,或许别有一番光景。
展望
现在,整体的想法是,先把书谱社俱乐部做起来。组建俱乐部的初衷,是因为过去几年中深刻体验到没有钱的确寸步难行!真是连吃饭都成问题!因此,培元希望未来的人们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再经受我的失误和困难以及遭遇,培元真诚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最近,经常收到朋友失业的消息,他们无一不是很出色,都很优秀,但都接到预告,明年将不再获得续约。有的今年下半年就不再续约,务必离职。还有被降薪的,就更多了,比比皆是。即使没有被降薪,也已经数月没有领到工资了,很多家庭在风雨飘摇中,细思极恐。何况,还有人工智能即将带来全面冲击。因此,书谱社能不未雨绸缪?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匡扶大众,略尽本分,如何?
书谱社(全球)俱乐部,是一个学习型互助组织,是可以相依为命的大家庭,是心家园。培元希望大家可以在俱乐部学习和工作,圆满人生,有求必应,所求皆办。
在心家园——书谱社(全球)俱乐部的学习都是免费的,大家一起通修贯穿人类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中的经典,从中精选五十部,每年学习一至两部,加上琴棋书画等,争取五十年成为博古通今的中国人,共建书香门第,促进人类文明的转化及互鉴,嘉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充满爱。

工作方面,有义务和有偿两种。有偿的工资由俭入奢,逐步提高。从事无偿的义务工作也会有收入的,就是介绍会员加入俱乐部,会员年费的一部分是介绍人的奖金。只要会员在册,奖金年年都有。这是共同行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更是中国精神和我们老祖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真实体现。
只要在书谱社俱乐部工作,当能感受到书谱社“惠人以惠己,安国乃安家”的情怀,必能感召越来越多的新会员。如是,他的奖金就会越来越多。实际上,这部分收益是功德的呈现,一定是他在服务中感动了别人,因此,才能好事陆续有来。
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提倡,坚决践行伟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书谱社俱乐部的会员们,本来就是人民当中最普通的一员。因此,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
真正的书谱社中人,将始终代表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将始终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始终代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走出国门,引领世界,在参与人类文明的转化和互鉴以及全球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贡献应有的贡献。
书谱社(全球)俱乐部的会员,是书谱社中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是人类文明的最美好的品质和品位的集中体现和象征。因此,每个书谱社(全球)俱乐部的会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圆满自己,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在付出中杰出,在烈火中永生。

所谓烈火,就是淬炼提纯我们自己的凡夫习气的每一个当下,让我们在每一个当下中超凡脱俗,“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长此以往,假以时日,由内而外的,我们就会有俨然与古圣先贤别无二致的精神气度和状态呈现。这就是真正的书谱社(全球)俱乐部的会员本来所应该有的样子。
可以预见,通过了书谱社(全球)俱乐部的洗礼,会有很多的会员可以进入到书谱社的其他领域,参与人类文明的梳理、激活、转化和交流、互鉴等工作。
还可以到书谱出版社工作,感受书谱祖师们传下来的士风和逸致;也欢迎到书谱护国公学当老师或者作义工,陪伴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和全球治理人才健康成长;或者在书谱社女子学院、书谱社青年学院、书谱社师范大学、书谱社职业大学、书谱社老年大学、书谱国学文化院、书谱书画院、书谱美术馆任职,甚至在培元智库集团当一名咨询师,服务企业和其他机构及组织,赋能全产业,传播心文明,共建心家园、心生态,心时代。
培元衷心希望,若是有缘人便携起手来,珍重景光,一起努力和付出。付出到不能再付出,就是杰出,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共同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上,“惠人以惠己,安国乃安家”。
一个人,就是一个书谱俱乐部,就是一个书谱社中华传统文化园——这是人类的心家园!
(惠安 张培元)